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自助旅行論壇

 
發表人 內容
查看: 640|引用: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縣政觀察隨筆] 漁村生命力就是澎湖產業生命力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27 20:55: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新縣府團隊上任後,積極拉攏陸客團體進入澎湖旅遊,我們也得開始思考如何讓澎湖端出不同的好菜,可以吸引這些陸客去認識不同風貌的澎湖,還是只能讓陸客看到台灣或世界各國已經有的旅遊產品呢?澎湖蔚藍海岸,金色沙灘,玄武岩壯麗森嚴,小島風華曼妙柔情萬千,已廣為世人知悉,具備發展世界級度假島嶼的潛力,而澎湖以海洋立縣,綿延320公里的海岸線,退潮後裸露超過40平方公里的潮間帶,過往數百年來更孕育出獨特海洋漁業文化,則是澎湖海洋旅遊瑰寶,近年來在漁業轉型與漁村再造的努力下,澎湖休閒漁業嶄露頭角,開始在澎湖旅遊版圖上贏得青睞,展現漁翁之島新旅遊魅力。
  澎湖漁村藝術化,漁業休閒化,海鮮精緻化,已然成為菊島未來漁業升級趨勢,尤其是以遼闊潮間帶腹地及近海為活動空間的休閒漁業體驗,近年更如雨後春筍冒出,從箱網養殖創造數億經濟產值,進而引動海上平台釣魚體驗活動,石滬修護計畫讓吉貝的巡滬體驗重燃生機,久違的牽罟文化在時裡、林投重新撒下大網,搖櫓體驗、抱墩、拾螺、磯釣、浮潛與定置網等一一整合入業者提供的休閒漁業體驗套餐內,過去是澎湖先民經濟營生的海洋技法,以海洋為田所發展出的漁撈產業活動,如今化身休閒漁業再次扛起澎湖觀光經濟大旗。
  超過90座島嶼組成的澎湖群島,近百個聚落幾近全數擁有屬於自己的港口,一村一港成為澎湖獨特的海洋漁村風貌,先民囤居澎湖700年來,海洋成為主要經濟營生的場域,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澎湖在貧田下卻找到寬廣潮間帶與近海漁業的黃金,其中潮間帶更是彷彿母親的廚房讓先民安土重遷700年。澎湖滿潮與乾潮間土地面積差達40平方公里之強,這遼闊的潮間帶沿著澎湖320公里海岸線雨露均沾環抱澎湖,成為村民負簍步行即可抵達的海洋工廠,也成為天然水族館戶外教室。
  休閒漁業活動的另外一個場域則在潮間帶外,或滿朝時為海水覆蓋的區域,該區域的魚撈活動主要以小型舢舨、小型動力漁船,甚至有以保麗龍挖空載人的小型浮具載人出海釣魚,包括船釣、磯釣或登無人島礁岩垂釣,澎湖每年秋冬便吸引甚多台灣釣客前來揮竿論英雄,休閒漁業目前以發展船釣為主要的遊憩內容,以中小型娛樂用漁船或快艇載送遊客於近海垂釣,主要夏季魚獲為石班、紅新娘等,垂釣所得漁船上料理珍膳立即享用。
  曬魚文化是澎湖重要漁村風情畫,今日仍可在時裡、井垵、外垵、吉貝等看見曝曬丁香、小管與臭肉魚,早年更是挨村挨戶都有自己的曬魚場,足見當年漁業資源與魚撈之豐碩,漁業資源貧瘠後讓原本澎湖人笑稱「塞船」的村落漁港也轉趨寂靜,漁業活動漸漸僅限於外垵、龍門、內垵、赤崁、風櫃、沙港等較大漁港,多數聚落碼頭轉為澎湖居民休憩釣魚停靠小艇用途,直至民國90年後因養殖牡蠣與海鱺魚箱網養殖發展出海洋牧場體驗活動,小管捕撈船投入夜釣小管體驗帶領等,澎湖漸日沒落的漁業活動彷彿鹹魚翻身,從夕陽產業幻化為閃爍星光,再次在觀光休閒漁業的舞台上取得制高點,休閒漁業拯救了漁業產業,也可能為澎湖觀光內涵注入結合在地文化與娛樂性的活水,更重要的是,這是澎湖先民700年智慧結晶。

7136076047_fdf3222b69.jpg

7136023127_7c6184b98c.jpg

7136009277_cc0c93f933.jpg
6990113584_3c3acbab83.jpg

6990093586_2a62fdb17a.jpg

6989971624_f273a4ac3f.jpg

6989956494_14f77329cb.jpg
6989919368_7ec0408c19.jpg

6989854898_a4847deac6.jpg

6989852218_dd0ed99a53.jpg

7136140079_0c7de23dd1.jpg (93.16 KB, 下載次數: 65)

7136140079_0c7de23dd1.jpg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版權聲明|聯絡一筆站長|網站服務|合作提案|關於沿著菊島旅行網站|網站成長史|

請尊重本站著作權規範,著作權保護說明;有任何意見歡迎寫信給一筆站長

copyright (c) 2011 沿著菊島旅行.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PT-design & K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