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地名之旅Part36潭州與潭邊 

  湖西鄉潭邊村這個地名,自清朝時代一直到光復後都不曾改變;清朝叫「潭邊社」,屬「鼎灣澳」管轄,民國二至四年由於是日據時期,屬「鼎灣區」管轄,光復後實施地方自治,劃歸湖西鄉管轄,叫潭邊村。

  先民所以取「潭邊」作地名,有兩個「典故」,一個是取村落附近的地貌,另一個是取村民先祖的居住地,後者可從村民的族譜裡追溯查證。

  第一個「典故」是,「潭」這個字,可以解釋為「水邊」,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已是「水邊」,為什麼又加上一個「邊」字?

  另一種解釋是,「潭」也可解釋為「水深之處」,但是,村落沿海並不深,由於澎湖先民多喜取村落周邊的地形、地貌作地名,因此在「研究」地名的由來時,應將各種可能形成地名的因素嘗試推論。

  第二個「典故」是,村落裡趙、曾、歐陽三個姓的族群,其中也許有一個族群的先祖,遠在秦朝時代,居住在「潭州」這個地方。

  「潭州」就是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市,先祖出生於「潭州」,後裔可能是為了逃避戰亂或飢荒,而遷徒到閩南,又輾轉來到澎湖落戶,為了紀念先祖的出生地─「潭州」的邊緣,因此名叫「潭邊」,意指「潭州」的邊緣。

  據文獻記載,秦朝潭州設長沙郡,漢朝改為長沙國,隋朝又恢復潭州,元朝改稱潭州路,明朝長沙府,清朝沿襲明朝原名,國父 孫中山建國後規劃為湖南省長沙市。

  潭邊村的特點是,年輕一代村民不少是公教人員,每考必中,民國五十七年辦理社區發展時,潭邊社區豎立的社區牌坊特別高大,村中年輕人參與公務人員考試多能及格,人們認為是托社區牌坊高大之賜,換句話說,是因為高大的社區牌坊變成好風水的庇蔭。

  因此,鄰近的鼎灣村就起而效尤,豎立一座比潭邊社區更為高大的鼎灣社區牌坊,兩個社區因而以看誰社區牌坊豎得高的比賽,成為地方一項趣談。


資料來源:澎湖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