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代,湖西鄉被規劃成三個「澳」(類似現在三個鄉),即「林投澳」、「奎壁澳」及「鼎灣澳」,每個「澳」都設「衙門」(類似現在的鄉公所)。

  「林投澳」衙門設在林投村,「奎壁澳」衙門設在奎壁港社(即今南寮村),「鼎灣澳」衙門設在鼎灣村,由此可知,清朝時代湖西有三個鄉(澳)。

  自光緒廿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到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年),是日本占據時期,澎湖的行政區域經過多次規劃,名稱也多次更換,如「澎湖列島行政廳」、「澎湖島廳」、「澎湖廳」、「澎湖郡」、「辦務署」、「出張所」、「支廳」等。

  光緒廿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十月,「林投澳」被廢除,湖西鄉治所在地自林投遷到隘門,叫做「大山澳」,「澳務署」(類似現在的鄉公所)就設在隘門村。

  到了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年),日本殖民政府實施所謂「地方自治」,在「澎湖郡」(類似現在的縣轄市)五「街庄」、(類似現在的鄉),即「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嶼庄」、「望安庄」,「役場」(類似現在的鄉市公所)。

  這一年,湖西鄉治所在地自隘門村遷到湖西村,叫做「湖西庄役場」,光復後才改為湖西鄉公所。

  湖西鄉治所在地所以稱為湖西,文獻沒有記載,但據湖西鄉的地方耆宿「判斷」,可能是因為湖西村南側有個池塘,儲水長年不乾,像個湖泊,環繞著湖泊的西、北、東三個方向都有人居住,因此先民即取湖西作地名。而且,自古至今,只有湖西及湖東的地名,而無湖北、湖南,相傳是先民取地名時,避免與湖北省及湖南省相同。

  因此,湖西鄉這個行政區域的地名,是在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年),由日本殖民政府所取,但實際上卻是沿襲了清朝時代「湖西社」這個地名。

  清朝時代的「湖西社」(即今湖西村),由「奎壁澳」(在今南寮)管轄。

資料來源:澎湖逍遙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