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母落水」這個古代地名,是澎湖群島較不雅的地名之一,光復後,澎湖地方政府一改再改,終於改成一個相當雅緻的新地名來了,它就是馬公市山水里,有山有水。

  古代的山水里為什麼會叫「豬母落水」?現在七、八十歲的年高澎湖居民都知道由來與典故。

  在古代,山水里沿海的大型水產動物較多,其中有一種叫做「土婆」(土婆是閩南話,牠是一種巨大八腳魚,每隻多在一百多斤以上,十分嚇人),常常爬到海岸覓食,而先民養豬都未設豬舍,毛豬常在海岸活動,當「土婆」發現毛豬,立即快速地追趕上來,用八支巨爪將毛豬逮捕入海吃了,先民看到這種情景,就以此為地名,叫做「豬母落水」,目的是要大家提高警覺,不要隨便放任毛豬到海岸活動,避免被「土婆」抓入海吃掉。

  在古代,山水里是較晚形成的村落之一,原因是該里海岸都是白色沙灘,海盜船常登陸,而先民最怕被海盜搶劫,因此不敢在此處定居。

  據文獻記載,一直到清朝乾隆、康熙年間,才漸成村落(居民較多了),後來,當地先民認為「豬母落水」這個地名太長不好叫,因而改為「豬母水」。 光復後,澎湖地方政府認為「豬母水」這地名還是不雅,就改名叫「珠江」,但還是覺得不妥,最後才改成山水,因為山水里海岸有個坡地叫做「觀音山」,加上藍天碧海,改名山水里最適合。

  地名改好了,村落居民的處世價值觀也跟著進步了,例如山水里以姓陳居民較多,祠堂也建得較多(現在有三座),祠堂的原名叫「陳氏家廟」,近年新建的祠堂已改名「陳氏祠堂」,這又是另一項進步。

資料來源:澎湖逍遙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