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崁廣袤草原

  西嶼二崁聚落四周廣大的高地,因氣候乾燥、多風、缺水,植物以耐風低矮的草本植物為主,配合著方山台地地形而構成綿延之草原景觀,為一絕佳的放牧場所,也是二崁最主要的視覺景觀。

  數十年來,二崁村民從事的一直是傳統的生計活動,在廣大的崗丘草原上常見到放牧的牛、羊,有的啃草、有的喝水、有的佇立沈思,有的引頸高吭,這就是二崁的「牧」…,在離聚落較遠的「作山」區,從事以甘藷、高梁、粟、黍為主的粗放農作,在「宅內」從事以花生、蔬菜為主的精緻農作。這就是二崁的「農」。因為沒有新的產能技術引進,人口又不斷的外流,自然資源也逐漸枯竭,以致二崁的產業活動日趨式微。極目四望,崗山草原上這一塊昔日「作山」的寶地,或廢耕、或休耕、怒放的天人菊,蔓生的雜草,漫天飛舞的蝗群「作山」劃下了休止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成了往日的記憶,「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有時無人問,為著顧一頓」農村曲已漸遠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也只能成為長輩「訓儉示康」中的庭訓教條。

  空有廣大的產業空間,郤沒有相對的產業人口、產業組織和產業技術,因此,二崁居民一直生活在一個停滯成長的空間,當唯一的產業空間遭受到負面投入或衝擊時在產業的利空之下難免長黑。

  但是二崁的保守,傳統與平凡,郤是今日二崁「不平凡」的主因。 八十年代,以保存古蹟為主來推動觀光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二崁傳統的古厝、傳統的北作、漁作、宗廟祭典,在地方特有文化意識漸受矚目的潮流中,竟贏得了各方的青睞,被相中為「聚落保存」的地點。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2006/11/07]